2025年7月10-12日,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。本届论坛主题为“提质向新,智赢未来”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叶盛基发表致辞。

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:
尊敬的各位来宾、各位专家、各位同仁,媒体朋友们:
大家上午好!
今天,我们相聚在上海安亭,共同开启2025中国汽车论坛“智数赋能,‘智’检之道”汽车测试分论坛。首先,我谨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,向莅临论坛的各位业界精英,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!
当前,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的“新四化”浪潮席卷而来,产业链重构与技术革命交织推进,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更让产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与挑战,同上时汽车产业正从“机械制造”向“智能移动空间”加速转型,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在这一进程中,汽车测试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能验证环节,而是成为贯穿研发、生产、应用全生命周期的“质量生命线”与“创新催化剂”。从芯片测试到整车测试,从仿真测试到实车测试,每一项测试技术的突破,都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正如本次论坛主题“智数赋能,‘智’检之道”所揭示的,以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术重构汽车测试体系,既是应对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,更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“制造大国”迈向“制造强国”的关键路径。
值得欣喜的是,通过创新努力,我国汽车测试装备和技术发展取得重要成效。在硬件装备方面,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模拟器已实现多场景高精度复现,测试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;新能源汽车电池测试系统可完成从常温到极端环境下的全场景、全维度性能检测,部分指标超越国外同类产品。在软件技术领域,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算法使外观缺陷检测效率提升 80% 以上,大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模型将整车测试周期缩短 30%;数字孪生测试平台已实现从零部件到整车的虚拟仿真验证,为研发阶段节省大量成本。同时,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建设上,我国已建成多个具备 L3 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测试能力的封闭场地,覆盖城市道路、高速公路等复杂场景,测试场景数量和丰富度位居全球前列。这些成就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更让中国汽车测试技术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话语权。
今天的论坛,汇聚了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、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,这本身就是产业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。从整车企业到零部件供应商,从科技公司到检测认证机构,大家带着前沿技术与实践经验齐聚一堂,必将碰撞出更多创新火花。当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度融入测试流程,当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场景仿真验证,汽车测试将从“事后检测”向“事前预测”“实时优化”跨越,为产业降本增效、提质创新提供强大支撑。
各位同仁,汽车测试的本质,是用科学方法定义“安全”“可靠”“高效”的行业标准,而智能化、数字化技术的注入,正在重新定义这一标准的边界,丰富标准的内涵。在此,我提出三点倡议:
第一,以技术创新夯实测试根基。鼓励企业加大在AI算法、大数据分析、虚拟仿真等领域的研发投入,推动测试设备智能化、测试流程数字化、测试结果可视化,让测试技术成为产品创新的“孵化器”。
第二,以标准共建推动产业协同。呼吁行业同仁共同参与测试标准的制定与完善,尤其是在数智底座和AI大模型等新兴领域,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规范。
第三,以开放合作拓展全球视野。当前我国汽车走出去形势大好、出口量同比再创新高,我们将借此契机,加强与国际测试认证机构的交流互鉴,在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网联等领域推动标准互认,助力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国门,推进汽车产业国际化加速发展。
各位同仁,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已然奔涌,测试技术的智能化、数字化转型既是挑战,更是赢得未来的大好机遇。今天,我们在安亭种下“智数赋能”的种子,期待它在多方协作的沃土中生根发芽,成长为支撑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。
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!感谢各位嘉宾的聆听,愿我们以“智”检之道,共绘汽车产业新蓝图,有效赋能汽车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! 谢谢大家,谢谢上海汽检!
(注: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嘉宾审阅)
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